先说结论,我们坚定无比地看好市场。
同样,沪港通的区区规模,还是难以提高其在A股市场上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提高外资在中国市场上的比重呢?这又涉及到资本管制,那么,为何要资本管制呢?因为中国经济大而不强,不能忍受资本开放带来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需要考虑的浅层面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深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另一个需要辨别的问题是,管理层也是分级、分部门的,如地方与中央、直接监管部门与间接监管部门等,地方管理层的意愿有时不同于中央管理层的意愿,A部门管理层的意愿也不代表B部门的意愿,这就是为何有些政策总是久盼不出的原因,如股票交易T+0制度的恢复、个股期权推出等。20年前,很多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惊人发展自我陶醉,认为中国资本市场5年跨越西方市场200年。逆趋势或逆周期政策的效果通常不佳,笔者认为,逆趋势政策也只能平滑趋势而不能改变趋势。如今,房价也开始下跌或走弱,煤炭、钢材、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更是跌得惨不忍睹。
第四个层面思考,把握好长期基本面,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是资本市场获得长期收益的基石。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式QE的退出。这也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影子银行自身而言,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更加重视风险防控,着眼于行业长远利益,形成良好的发展理念,保持行业平稳合理增长。而监管覆盖面则相对较广,其风险可控程度也较高。期限错配是影子银行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重要特征。虽然作为银行体系的补充,影子银行机构对于提高金融效率,促进资本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对于其中有合理的市场需求和监管充分的部分,应持宽容、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持鼓励态度。当影子银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真正发生时,央行往往是最后贷款人。
第一,不受审慎监管或监管很小的非银行机构及其业务。三是扩大并表范围,即将银行控股或拥有重大影响的影子银行机构纳入银行集团并表范围,这意味着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要求扩展到了这部分影子银行体系。但出于高额回报的驱动,这些机构事实上又发挥着银行中介的作用,在资金短缺者和盈余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影子银行近年来发展很快、规模迅速增大、业务范围屡踩红线。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四是控风险,持续防控相关业务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倡导各国监管当局在对影子银行体系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建设适用不同种类影子银行机构和活动的监管工具箱。三是疏需求,多方面多层次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长期以来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体系的融资比重过大,而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专业金融机构长期缺位。与衍生品发达、杠杆率高、规模庞大的欧美影子银行相比,目前我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小,衍生品不发达、杠杆率较低。
目前,影子银行体系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传统货币政策调控范围之外,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一系列挑战。四是结构投资载体(SIV),类似于一种共同基金。
多方面多层次满足企业真实的融资需求,需要针对性地增加金融供给。在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较为可能的是保持一个相对较低并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平稳增长。客观地看,近年来我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符合金融体系结构不断优化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建立在对冲、套利基础之上的对冲基金尚未出现。一是减轻影子银行体系和传统银行体系的互相溢出效应。
四是控制资产证券化风险。4.我国影子银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存在与发展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管制实施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
西方监管者认为,影子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以外的平行体系,能够打破传统银行的垄断,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安全和更具有活力的体系,因此大力提倡放松管制。其次,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形成系列挑战。
一方面需要持续盘活银行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LP(limitparter有限合作人)数量增至8055家,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LP共计6629家。
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分析,目前我国的影子银行呈现二元特征。显然,我国监管部门对于影子银行概念的定义与FSB的狭义界定较为接近。这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尤其是影子银行的成长和监管,提供了难得的反面教材。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资产价格至少应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的关注指标。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已难以忽视,对其风险的隐蔽性和破坏性不能掉以轻心。这样的循环会导致众多的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偿付危机,资金供给严重萎缩,从而最终演化为系统性危机。
这部分机构由于不接受公众存款,不受银行审慎监管的约束,只是按照一般公司法人来管理。影子银行体系在各国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而且变化多端。
二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对待影子银行,既要肯定其填补了现有融资方式的空白,为各类融资主体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
监管当局应平衡好国际统一监管要求和本国特定市场结构需要的关系。在衍生品交易方面,根据中金所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约为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额约为141万亿元人民币,商品期货交易额约为126万亿元人民币试想一下,中国股市即将迎来第25个年头,但投资者依然视扩容为洪水猛兽,可见,一个市场主体还是以追求价差为目的,对估值高低比较木然。又如,分红率普遍偏低也是公司治理水平差、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表现。
第二个层面思考,必须认真评估政策的实现概率及市场有效性,政策的市场效应通常是短期有效、长期无效。从1924年第一只共同基金的成立,经过70多年的机构化进程,到20世纪90中后期年代,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才逐步超越个人投资者。
当年,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股市中屡屡受挫后,终于提出了选美理论,那就是金融投资如同选美。不妨列一个公式,这有利于我们对政策的评估更加深入和细致:政策目标实现概率=设定目标×难度系数×意愿率×配合率 比如,从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特点看,基础设施投资等投资总是超预期的,财税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总体是低于预期的。
比如,我国从80年代末起,就采取了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因为这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当初就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提倡离土不离乡,并称去东南沿海打工的农民工为盲流,尤其是严格限制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因此,认清未来经济的大方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并以此来配置资产的大逻辑十分重要,只有分析到位,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